看过印象深的有,茶馆,骆驼祥子,小说,电影都看过,很好。
老舍先生有八部作品被拍成电影?1、《我这一辈子》;
2、《龙须沟》;
3、《茶馆》;
4、《方珍珠》;
5、《鼓书艺人》;
6、《骆驼祥子》
7、《月牙》;
8、《离婚》。
老舍是济南人吗,老舍写过哪些作品被拍成了电影?1951年12月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称号。老舍先生的作品被拍成电影的一共有8部。最早公映的是《我这一辈子》,时间是1950年,由石挥自导自演;依次是《方珍珠》,1951年公映;《龙须沟》,1952年公映。以上3部均为黑白片。30年后的1982年,《骆驼祥子》和《茶馆》公映。接着公映的是1987年的《月牙儿》和《鼓书艺人》,1992年的《离婚》.这8部影片除《茶馆》属彩色舞台艺术片外,其余7部均为故事片
老舍的诸多作品中,哪一部文学价值最高?谢邀。
老舍还是一个比较高产的作家,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,老舍都有突出的作品值得铭记。他的代表作《骆驼祥子》《四世同堂》《茶馆》更是这些佳作中佼佼者。
这三部作品都各有千秋,《骆驼祥子》是单人构架(从一个人来看社会),《四世同堂》是多人构架(从一个家庭来看社会),《茶馆》则是时间构架(从一条时间线来看社会)。
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和兴趣来看,《骆驼祥子》的文学价值可能是最高的。(四世党和茶馆党莫打我……)
理由如下:
老舍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,他始终都观察着世界,观察着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或事。而他也始终没有忘记一个老艺术家应该承担的责任,那就是用最佳的艺术手段来呈现一个真实的社会。
《骆驼祥子》以祥子的悲剧人生来反映当时混乱的旧中国,以小见大的同时,也是在警醒世人:在一个黑暗混乱的世界里,一个人如果只是靠自身的奋斗,是绝不可能成功并保持自我的,终会被这个世界所吞噬。
这么说可能会比较悲观,但是我们纵观祥子的一生,这样的痕迹却明显得那样触目惊心:当祥子终于攒到足够的钱去买一辆车时,他遇上了军阀乱兵,车被抢走了;当祥子终于又有能力可以去买一辆自己的车了,车又被反动政府的侦探给讹走了;之后他被迫娶了车老板的女儿虎妞,赚的钱又因为虎妞难产而死,变成了安葬费。
祥子面对失败,一次次地站起来,他不服输,可是祥子他不是铁人,在所有的希望破灭之后,他终究是失去了自我,变得和街头的泼皮无赖一样,麻木不仁地堕落。
但是追究其每次失败的节点,追溯其原因,我们会发现,其实都是一些外因,但是这些外因,祥子从来没有追究过。他只是愤,只是恨,只是气,气那些人的同时气自己,所以他从想过要报仇,毕竟这是多么天真的想法。老舍从没写过当祥子的车被军阀乱兵抢走后,祥子怎么又遇到了这些人,然后教训了他们;老舍也从没写过祥子的车被反动政府的侦探讹走了以后,祥子怎么想方设法重新赢过。这样正常吗?是因为祥子很老实吗?
答案当然是不。祥子的心理在现代人看来是不正常的,是很奇怪的,但这种奇怪反而是一种正常。因为对于旧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来说,和政府骗子纠缠不清比赚钱更可怕。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,整个社会因为无序与黑暗,根本无法保护他们。他们唯一能做的,只有假装忘记这些,然后“乐观”地活下去。正如书中说的那样:“拉了半年,他的希望更大了:照这样下去,干上二年,至多二年,他就又可以买辆车,一辆,两辆……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! 可是,希望多半落空,祥子的也非例外。”
但是这些无序与黑暗是并不会因为“乐观”而不存在,所以悲剧性的结局自然也在情理之中。
你看,我们思考祥子的一生,终究是思考到了祥子一生背后那波澜壮阔的旧社会。老舍以小见大的能力真的是非比寻常啊。
如果说知微见著是别人可以模仿的手法,那么老舍的语言风格更是独一无二。例子太多,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,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京味方言的存在,保存了老北京的语言面貌,同时给人一种更加亲近的感觉。